信任的基礎並非最終結果,也不是中期目標,它只一個好的開始。

老師可以帶班級,但決定這個班級優秀或平庸的,是班上的學生。

信任是地基,『六階段』則是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成長的基礎建材。

Stage 1:我不想惹麻煩

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而已。

 

Stage 2:我想要獎賞

剛開始教書的那幾年,我也曾為了『成效』而罹患了獎賞症候群。例如:一位歷 史 老師讓勝出的班級在期末得到獎品。顯然這位老師忘了『歷史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我和作業完成度最高的班級聊過後發現,儘管他們在完成和繳交作業方面做得很好,對歷史的了解卻極為有限。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行為得宜是應該的,不需給予獎賞

 

Stage 3:我想取悅某人

年輕老師大多無法抗拒這類現象。孩子們的取悅會讓你的自我膨脹。我常取笑或質疑我的學生:你們是為了我才刷牙的嗎?

為父母努力的念頭給孩子們帶來更大的壓力。許多小孩迫切希望取悅父母,甚至按照家人的期望選擇大學和主修科系。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備感沮喪、厭惡工作的人,他們無法了解為什麼自己對生活如此不滿。

 

                                                                                                        ~摘自雷夫.艾斯奎,第56號教室的奇蹟~

後記:

此六階段不僅適合引導班級,更適合親子間的經營,值得多花心思。也希望更多有心人士可以共襄盛舉,讓台灣的教育觀念更開闊,環境更優質,才有更多人想(敢)孕育下一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nlavi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