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986年,英國《經濟學人》自創「大麥克指數」理論,以麥當勞大麥克漢堡在各國價格,來說明購買力平價理論及評析匯率問題。最近美《商業周刊》專欄作家Daniel Gross也提出「星巴克分店指數」理論:一個國家星巴克連鎖分店愈多,受金融危機傷害的程度愈高。

 

Gross,過去幾年,星巴克伴隨美國房市榮景而大肆擴張版圖,星巴克在美國大城市、尤其是金融中心紐約的分店密集度,多得令人咋舌,光是紐約曼哈頓一地,星巴克便開了二百家分店。此外,全美各地城市郊區甚或偏遠城鄉,也不難看到星巴克的身影。然而,如同美國房市,星巴克的分店數在2006年春天創下新高後,也隨之反轉崩跌。

 

此番房市、次貸泡沫,不免令人聯想到星巴克拿鐵咖啡上的鮮奶泡。星巴克的咖啡因,每日提供華爾街或倫敦金融城金童子們大玩金錢遊戲的刺激動能,美國各大投資銀行總部的一樓,毫無例外皆有星巴克進駐。不過,隨著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倒閉,其大樓內的星巴克分店也關門大吉。美國次貸和信用危機爆發,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侵襲全世界,其中又以與美國金融體系連動性高的國家,受創最為嚴重。

 

全球金融危機與星巴克有何關係?

Gross分析,一個國家、尤其是其金融中心的星巴克分店數愈多,受傷情況最烈。譬如,英國全國有689家分店,光是倫敦便有256家;亞洲的南韓有253家、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有48家、中東阿聯大公國的杜拜有48家、法國首都巴黎也有35家。

 

                                                        ~摘自中時晚報,Oct. 27,200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nlavi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