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究竟,該用什麼方式來教養孩子?

東方式?西方式?混合式?

只要是適合自己孩子的,都OK。

重點,應該是~父母都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麼質?什麼料嗎?

再者,教養並非只是母親的責任,父親的角色亦不可或缺呀!

虎媽,出書的目的只是回憶錄,並非是父母教養的指導手冊。

畢竟,即使是同一個工廠出品,也是大異其趣…

其中,虎媽最令人囑目的家規是~ 

-不准去別人家過夜
-不准和朋友出去玩
-不參加學校的話劇
-不得抱怨不能上台演話劇
-不能看電視和玩電動
-不得自行挑選課外活動
-不可考A以外的成績
-所有科目非拿全班之冠不可,但體育和戲劇除外
-不能學鋼琴或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不能不學鋼琴或小提琴

苦主並非全部認同。

例如,不准和朋友出去玩、不能看電視和玩電動、不得抱怨不能上台演話劇、不得自行挑選課外活動、不能學鋼珽或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至於功課部分,能達到頂尖當然好,但每個班總有孩子是排在後面的吧…

再者,孩子非無敵鐵金剛,要樣樣優秀,真的不容易,只能說『儘量做到』吧…

 

另外,早期教育其實在日本也有此一概念,只是,在中國更發揚光大!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凡事皆然。

過與不及,都不好。

別人行,自己的孩子,就行?

別人不行,自己的孩子,就不行?

重點是,伯樂和千里馬是否正好對位!?

否則,一廂情願只是揠苗助長,

或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呀…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所謂的『成就』或『成功』的定義也是因人而異。

他人成功的方法,僅能作為參考。

願所有家長在教養的路上,都能自在喜樂~ 

~以下摘自聯合報,100年1月15日,中國母親何以更優越 虎媽戰歌掀戰火~

華爾街日報八日刊出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新著「虎媽的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書摘,標題為「中國母親何以更優越」,引起廣大迴響,新書在出版當天即攀升到亞馬遜網站銷售排行第六名。亞裔移民紛紛就她描述的中國式管教發表意見。有人認為她有道理,有人表示她已接近「虐待」女兒。

還有讀者指出,這是危險的「樣板」,可能為「仇華」人士提供更多口實,但也有人在網路上公開感謝他們的母親用類似方式管教他們(雖然不像蔡美兒那樣嚴厲)。

蔡美兒在書中敘述,她對兩個女兒嚴格規定:不准外宿、不准和朋友出去玩、不准看電視或玩電動遊戲、不准自己選擇課外活動、不准有任何功課拿不到A。這種管教方式令許多西方父母覺得無法想像。

現年四十八歲的蔡美兒是菲律賓華裔的女兒。她接受世界日報專訪時表示,由於華爾街日報標題驚人,近日來收到成千上萬封威脅信件,許多人指責她「虐待兒童」和「醜化亞裔」,「他們沒有閱讀全書造成誤解,這令我痛苦和難過,而貫串全書的是我如何改變教養方式。」她說,許多指責出於不理解華裔家庭文化背景。

蔡美兒說,丈夫魯賓福支持她的嚴苛教養,他是美國猶太裔,從小家裡管得鬆,「他倒希望父母對他嚴厲一些,逼他學習外語和樂器。」蔡美兒認為自己的成功歸功於父母嚴加管教,「我父母非常嚴厲,相比之下,我管孩子已很鬆了。」

蔡美兒表示,「虎媽的戰歌」出發點不是指導父母們養兒育女之道,而是在她的二女兒蔡思珊出現嚴重叛逆情緒、導致家庭危機時回顧十八年為人母的經驗,用兩個月時間揮筆寫就的回憶錄。

但多數讀者不贊同她的教養方式。兩歲隨父母從台灣移民到洛杉磯的克莉絲汀‧劉寫出有關她自己的「虎媽」回憶,充滿悲傷。虎媽的嚴厲管教對她沒有發生作用,但在她姊姊身上獲得成功。她姊姊畢業於哈佛大學,取得企管碩士學位,一帆風順,直到廿八歲。那年她服務的公司倒閉,初嘗失敗的她從此意志消沉,愈陷愈深,終於自殺。劉不怪罪母親,她說:「這是文化造成。蔡美兒也是文化的產物。」

~以下摘自中時電子報,100年月16日,中式教育震撼 虎媽躍時代封面~

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新作《虎媽戰歌》在美造成轟動,登上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封面,顯示「中式教育」威力震撼國際。但蔡美兒的育兒經不算什麼,現在大陸家長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一歲學跳舞、三歲念經濟學不稀奇,三個月大嬰兒就得一邊喝奶一邊「開發潛能」,這才叫可怕。

去年底大陸學生參加OECD(經合組織)評比,在卅四個參賽國中取得最佳成績,當時讓美國媒體擔憂不已。《紐約時報》引述美國前教育官員費恩說,「又有了當年蘇聯搶先將人造衛星送上太空時美國人的震撼感」,《金融時報》更一語雙關,中國教育「強度」震驚世界。

北大文資研究中心副主任張頤武指出,中美民眾觀察雙方教育模式存在「圍城」現象,一方面中國的老師家長希望借鑑美國教育優點,另方面,美國教育界近年也在反省自身教育問題。他說,《虎媽戰歌》提醒兩國家長和教育界人士,應「摒棄對自身模式的幻想和傲慢,進一步加強相互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nlavi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