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op.jpg 

本劇為日本作家城山三郎的小說,最初以“通产官僚们的夏天”(『通産官僚たちの夏』)載载于《周刊朝日》,1975年由新潮社改编發行單行本。1996年由日本NHK的“周六劇場”首次要視劇化,2009年7月由TBS的“周日劇場”重新把它搬上銀幕。

此劇在講述了在戰後「高度經濟成長」( 1955至1973年)時期,並以當时的一個真實通商產業省公務员佐橋滋為藍蓝本的故事。昭和30年(1955年),日本迎來了每年國民生總值超过10%的高速經濟發展時代,通產省以國民利益和未來發展為目的,發布了多個產業復興計劃,其中包括“國民車構想”,希望通過國家的補助,協助企業制造一部“能乘坐四人,時速每小時100公里,開10萬公里都不用維修,售價25萬日元的國產汽車”。昭和32年(1957年)6月,東京鐵塔開始建設,次年10月建成,日本正式迎來了電視播送的時代。但是,當時一台售價25萬日元的電視機對于大部分普通收入家庭來說還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昭和34年(1959年),日本經歷重重障礙,成功申辦奧運,成為國際間的已發展國家,國際地位得以大大提升。在全國一片載歌載舞的歡呼聲中,池內信人成為新一任通產大臣,掌管國家貿易政策的決策權。自昭和30年 (1955年) 起,日本廉價紡織品大量出口至美國,成功攻佔美國市場,引發美國和日本之間的外交摩擦,時任通產大臣的池內信人積極與美國商務部進行外交斡旋,以平息日美之間的外交糾紛。

昭和26年 (1951年) ,日美雙方簽訂「安全條約」。「安全條約」成為美日雙方於八年後共同簽訂「美日安保條約」的基礎。適逢艾森豪威爾於昭和34年 (1959年) 當選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美國向日本提出重新修訂「美日安保條約」的要求,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美日兩國宣佈將共同發展軍事實力和防範外敵對日本管制領土的軍事攻擊,任何國家在日本領土上對任何一方的軍事攻擊,將被視為危害另一方的國家安全。在這個原則下,若美國在日本領土外遭到攻擊,為了防衛美國,日本將不受戰後和平憲法上任何禁止境外軍事行動的限制,與美國共同承擔國防的責任。日本淪為美國在亞洲地區的軍事半殖民國家,在軍事和對外經濟政策上失去自主地位。美國亦藉與日本協商重新修訂「美日安保條約」的機會,逼使日本對出口至美國的紡織品實施配額限制,「日美纖維貿易戰」一觸即發。「國內產業派」的官僚堅持日本不應與美國妥協,主張實行貿易保護主義,結果,在東京會場「關稅貿易總協定」(簡稱GATT) 的大會上,惹來國際間的非議。以池田信人為首的「國際通商派」決定應美方要求,擴大美國紡織品進口數量,對國內纖織業造成重大打擊,導致第一次纖維行業蕭條,惹來國內纖維行業的中小型企業商的強烈不滿,觸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同年,在開發大型計算機技術方面,美國一向具備領先地位,為了不讓美國製造的計算機成功搶佔日本市場,通產省的官員決定與國內中小型企業共同開發國產計算機,展開了「象與蚊的戰爭」。最後,通產省官員歷經波折,成功開發國產計算機,並成功遊說美國企業減低向日本輸入計算機的數量,這成為現在扭轉日本經濟命運的關鍵。

昭和35年(1960年)一月,日本國會通過新修訂的「美日安保條約」,激起民憤,觸發全國性「反強權運動」,「安保鬥爭」一觸即發,大批民眾湧到國會門前集會和示威。加上「勞資爭議」爆發,不穩定氣氛充斥全國各地,同年,「民自黨」正式成為執政黨,幹事長池內信人當選成為新一任首相,甫上任便提出「所得倍增計劃」,提出要令國民生產總值在十年內增加一倍的承諾,此舉為國民帶來對未來國家繁榮的憧憬。為了落實「所得倍增計劃」,通產省官員提出將原有位於本州「京濱工業地帶」、「中京工業地帶」、「阪神工業地帶」及「北九州工業地帶」的獨立工業園區進一步延伸並互相連結成同一條工業地帶的龐大振興工業發展的方案,是為「太平洋工業帶構想」。

昭和36年(1961年),國產車銷量急劇上升,家用電器開始出口,帶動日本經濟高速增長。隨著「太平洋工業帶構想」的落實,各地工業園區不斷湧現,加速國內工業化的發展步伐,工業化的高速發展,導致「公害問題」的出現,江戶川一帶的河流充斥「黑水」,海產被流入河道的工業廢水污染,漁民損失慘重,致使通產省官員急謀法案以解決逼切的「公害問題」,並提出將全國「密集化」工業園區重新分佈的對策。池內信人進一步實施90%貿易自由化,日本經濟迎來「第二艘黑船」的來襲,對本土產業形成直接衝擊,為了保護國內產業,風越信吾提出將全國機動車企業整編成三大企業的構想,同時,通產省內「國內產業派」的官員借鑑法國的經驗,計劃於昭和37年(1962年)起草「國內產業保護法案」,並交到國會成為提案,試圖製造一道阻擋貿易自由化浪潮的防坡提,這成為日本戰後的最大經濟立法事件。然而,首相池內信人設計阻撓立法,委任古畑為通產大臣,古畑大臣從中破壞整個「國內產業保護法案」的立法計劃。最後,出乎眾人意料之外,該法案並未被放在國會上討論,便已經成為廢案,立法一事最終功敗垂成,「國際通商派」從此得勢,風越信吾被調至特許廳就任廳長,未能順利登上次官寶座,「國內產業派」亦因此失勢。

昭和38年(1963年),距離日本舉行奧運會還有大約一年的時間,風越信吾在內的「國內產業派」在立法一事敗北,被貶至特許廳擔任廳長,甫上任即實行部門行政改革,由玉木博文擔任事務次官一職,此後,通產省的大小事務便由玉木主理。適逢池內信人計劃以國產航空機傳送奧運聖火,通產省積極開發國產航空機,開發計劃如箭在弦,不容有失。但是,國產航空機的檢測報告不獲美國航空安全局通過,備受傳媒責難,傳媒在報章形容國產航空機為「墜地之鴨」。風越信吾於是帶領通產省官員和企業一起策劃國產航空機的技術開發,經過一番努力,國產航空機通過安全測試,開發成功,趕及於東京奧運舉行前完成,為日本近代航空發展史寫下光輝的一頁。昭和39年(1964年)10月,東京奧運會順利舉行,池內信人完成了他的心願,終於因病辭世,由須滕惠作繼任首相。

昭和40年(1965年),日本經歷一次經濟蕭條,是為「昭和四十年之不景氣」。高速經濟增長引發的「公害問題」、「城市過密化」、「地方過疏化」等問題陸續湧現。紡織業蕭條持續,石油取代煤炭,成為主要應用能源,煤礦的需求大減,造成國內煤礦業衰退,全國各地的煤礦廠出現企業倒閉和裁員的情況,大量煤礦工人失業,因而觸發全國性勞資鬥爭,眼見形勢危急,通產省的官員急謀對策。鋼鐵業競爭加劇,導致鋼鐵生產過剩和價格下滑,通產省官員努力游說國內跨國鋼鐵製造企業因應政府要求減產,但終不得要領。同時,多位通產省官員眼見石油開採行業前境理想,萌生去意,欲辭去省內高職投身跨國石油公司擔任要員,脫離官僚階層而「下凡」。同時,五年後舉行的「大阪萬國博覽會」的籌辦工作由通產省官員執行,主題確定為「人類的進步與和諧」,成為緊接東京奧運會舉行的一項大型國際盛事。

隨著須滕惠作繼任為日本首相,他積極處理沖澠和小苙原群島美軍駐地的主權移交問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軍以沖澠及小苙原群島為軍事基地,於當地駐紮部隊,直到六十年代初,美國仍遲遲未有交代領土發還的問題。同年,美國介入越南戰爭,沖澠成為美國空軍進襲北越的前線,大量戰機由沖澠的軍用機場起飛,直接對北越實施戰略性轟炸。須滕惠作親自率團訪美,帶來美國正式決定將沖澠及小苙原群島發還給日本的消息。然而,雙方的外交談判以輸出美國的紡織品為條件,這將直接將國內茍而殘喘的纖維行業推向自我毀滅的邊緣。在這個纖維行業的非常時期,禍不單行,九州麻幌發生嚴重的煤礦爆炸事故,日本經濟急速成長的問題陸續浮現。

~以上摘自維基百科,官僚們的夏天,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E%98%E5%83%9A%E4%B9%8B%E5%A4%8F~

後記:

日本能在擺脫戰後的困境,

有朝一日在國際舞台和美國較勁,

真的是靠一群有心且熱血的官員們同心協力!

雖然時常出現角度和方法不同,

但是,目標一致及有相同的使命感驅使~

站在第一線和產業溝通,以國內產業保護為優先的國內派 (感性);

以及強調開放國內市場,汰弱扶新才能進步的國際派 (理性),

即使立場不同,但也在職位更動及角色互換下,了解彼此,距離拉近,讓國家和人民的生活更好…

 

這部電視劇,雖然話題嚴肅,但此類關心國家,讓後代子孫了解前人辛苦的歷史劇,正是台灣影藝界一直未能看到的部分!

大學讀經濟,碩士讀貿易,博士讀科管,這一路走來,Villa 讀了不少經濟和貿易的理論和書籍,本劇除了對於日本經濟起飛有更深刻了解外,亦可Link到台灣經驗上;

這部經貿歷史劇,把國內產業從無到有,對貿易保護和進口限制的因應手法、制定政策的官員們在保護和開放市場小的掙扎,及美日貿易談判的點點滴滴,刻畫地淋漓盡致…十分適合現在在科技進步及衣食無憂的小姐少爺們觀賞!當然,公主也在LV聯手講解下,耳濡目染、似懂非懂,用自己的起點觀看本片…

每個時代的興哀,真的有其天時、地利和人和三者的因緣;

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雖然殘酷,卻是歷史一再告訴我們真相,不管你接不接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nlavi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