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有些校長不好過!高教評鑑中心公布新一波大學系所評鑑結果,42個班制被評為「待觀察」,9所大學無一All Pass。其中清華大學有6個系所待觀察,包括被視為招牌的核子工程與科學所(碩士班),以及人文領域的中文系、外語系等,跌破專家眼鏡。
高教評鑑每五年一輪,分上下半年公布結果,系所被評為「待觀察」,隔年需接受追蹤評鑑,「未通過」即強制調降學費,兩次「未通過」停招。由於攸關生死,各大學皆將此視為年度重點工作。
97年度上半年受評學校包括政大、清大、東華、大同、中原、世新、亞洲、開南、實踐等九校,首度出現「未通過」掛零,通過率高達九成。但政大、清大等老牌國立學校,仍未能全身而退。備受矚目的清大,共有六個班制「待觀察」。其中核工所前身「原子科學所」為清大在台復校的元老系所,過往歷史輝煌,近年歷經幾度整併,96年才分出核工所。「待觀察」的理由是沒有自有空間、規章制度不完整,31位教師皆為合聘,沒有專任。政大受傷較小 只有3系所落馬…而這次評鑑,傷亡最慘烈的是開南大學,38個受評單位中有十八個「待觀察」。
~摘自聯合報,Jan.01,2009-大學評鑑 42班制「留校察看」 6系所待觀察 清大跌破眼鏡~
後記:
元旦一早,就有人在耳邊碎碎念著…
你的母校都衰到了…評鑑都不好…
喂,清校的核工和外語,政校的語文類,都和本尊無關說。
果然,中午用餐時,學長也開始談起今天報上的消息。
如果說,清校的核工是全國唯一的系所,評鑑中心的委員是否符合專業?身為系友(或所友)的人,應該很想挺身而出,為母校(系所)說說話吧!可惜,Villa非專業人士。只能說,大學評鑑這件事,見仁見智。生殺大權,僅操縱在少數幾人手中!
再加上,評鑑中心的評量標準亦值得討論(只看量化?非量化的東西如何量化?)…
招生長紅的長庚大學,評鑑結果也不好看呵…
其實,有不少校系的師資問題,有時候是系裡的大老掌權,根本無法聘新人或是另有隱情;例如,少聘人即可多超鐘點…肥水不落外人田嘛…
在技職體系的評鑑,還有1-3等的區別。
有個問題是,如果某校A系評鑑一等,師資全部是博士,照理可以增班,但招生只有2成;B系評鑑三等,應該減班,但招生9成以上。
請問,英明的大人們,這個學校該如何運作?
招生結果即是市場的指標,何不讓市場機制自行調整呢?教育部何德何能?能用一把尺去量不同的學校?(大家最想問的是:評鑑委員的篩選制度如何?)是否是要大家都長得一樣?然後好合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