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托育政策能提高生育率嗎?因為養小孩太花錢,所以不敢生?台灣近十幾年來新生嬰兒人數的快速減少,已讓人口老化成為國家未來所面臨的重要挑戰。的確,過多或過少的人口,都會對社會的發展造成影響。只是由於人口變遷有動態,期程長,與經濟政治與社會的結構互動而互相影響的特點,因此討論此問題與提供政策建議時,有幾點要特別注意:

第一,為了解決現在人口問題所實施的人為干預,經常會導致數十年後另一個人口問題。舉例來說,中國在80年代初期用來抑制人口成長的一胎化政策,在現在已經造成「2個父母加4個祖父母照顧1個娃」的怪異現象,這顯然對未來人口老化問題是雪上加霜的。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

再者,在詮釋人口資料時,因果關係的確認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舉例來說,中國當局宣稱一胎化政策儘管苛刻,效果卻立竿見影:因為它為中國減少了3到4億人口。但是這些官員忘了,即使沒有一胎化,隨著經濟發展,生育率本來就是會下降的。另外,過去許多工業化國家由於教育擴張及女性勞參率提高,導致生育率下降,政府便祭出優惠的托育及婦女就業政策加以因應。而這些政策實施一段時間後,生育率也的確回升了,只是此一回升真只是由於政策奏效?或者也與之前延遲生育的婦女,正好在這個時間點開始生育行為有關?也是一個待解的問題。

因此,在討論人口政策時,一定得小心謹慎,避免使用「亡國滅種」這種末日寓言式的語言 ,以免因恐慌而制定出過度反應的政策,對未來造成更大的危害。

【生得少,所以花得多】

另外,有一個最近流行的論點認為,年輕人不敢生的原因,是因為現在養小孩的成本太高,此一論點某種程度上恐怕有倒果為因的問題。貝克教授就認為,若父母將小孩視為「耐久性消費財」(durable consumption goods)的話,那生育數變少時,對每個小孩的投資自然就會增加,此即所謂質與量的取捨(quality and quantity trade-off)。舉例來說,父母有十個小孩時,確保他們都能活著長大就已經非常困難了;但現在只有兩個小孩,當然得讓他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才行。再者,奉養父母是有所謂公共財的性質的:小孩數愈多,每個小孩「搭便車」(free ride)的機率就增加,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情形,就更有可能發生。就父母投資決策來說,少生幾個,對每一個小孩更好一些,對年老保險不見得沒好處。

一般認為少子化會使日後年輕人負擔加重,也並非完全正確。沒小孩的人現在繳交的稅,有一大部份是到了兒童福利和學校身上,這不也有幫別人養小孩的意味?只要每個小孩所分配到的資源增加,她們日後的生產力也會比上一代高,在給定老人一定生活品質的前提下,每人平均可以撫養的老人數,當然也就上升了。

不過,短時間內的人口快速下降,當然也會對社會產生相當的調整成本。舉例來說,隨收隨付(Pay as you go)的社會保險系統(即現在的年輕人繳交的社會保險金是用來撫養現在的老人),在少子化下就比個人帳戶式系統面臨更大的財政挑戰。

~摘自天下雜誌,99年9月10日,拼生子?少生反而能防老~

後記:

以前的時代,養兒是為了是高家中生產力,也為了防老。

現在呢?不僅家中沒有田可種,無人力需求,而且還沒等到自己老,錢都花在孩兒身上啦!

以經濟學觀點來看,生養小孩這件事,至少可以分為兩派:一是當作投資財,二是當作消費財,三則是奢侈財。

養兒防老,是支持第一種理論。這件事,不是你預期這樣,將來就這樣,但也許心想事成也說不定!

在孩子成長程中,父母得對自己孩子進行洗腦,以利日後坐收回報。

 

本人是以第二種觀念為出發點,因此,只生一個孩子是評估自己各方面能力後所做的決定。

我們的確花不了少銀兩在公主身上,但都是學習的學費比較多,目的,當然是希望她能學到釣魚的方法,以後自立自強。

至於兩老自己,就是從現在開始規劃好日後的生活;如果遇到公主開口要錢時,我們會和她討論~

花這個錢的目的和意義?或者,我們存下來當自己的退休金比較妥當?

畢竟,資源和預算都是有限的。

 

第三種,是『有錢人』才能做到的。給孩子最好的,是這群人的思維。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正如,精品店總有他的客戶群;只要花得起,旁人沒話說。

當然,坐擁金山和銀山,也不需考慮防老問題,

這些人,大部分會面對的是~兄弟鬩牆或兒女們爭奪財產的戲碼。

 

要不要生小孩?

要不要努力生小孩?

總是有得有失,想清楚之後再決定吧!

生了孩子,就要甘願。

養兒,能防老嗎?

不一定,就看你怎麼養他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nlavi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